大玉竹用种子怎么种植,什么时候采种子?
一、玉竹种子为上胚轴休眠类型。胚后熟期要求25℃左右的温度,上胚轴需要低温阶段才能打破休眠。种子播种后,第1个夏季只长根,不出苗,直至次年4月才长苗。
玉竹根状茎存活时间为3年或4年,超过这个时间则会腐烂。秋季栽种的玉竹,于次年3月--4月萌芽,萌芽后至出苗的这一段时间,生长较为缓慢,茎秆也较弱。5月--6月,气温逐渐回升,茎叶生长迅速,并能现蕾开花。7月高温季节,地上部分生长减弱,而根状茎生长加快。种植后的第2年,植株长势弱,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,经不起高温季节直射阳光的照射。第3年,植株长高,茎秆有所增长,根状茎发育较快,生长力较强。第4年,地上茎秆增多,生长很快,郁闭度,根状茎在地下纵横交错。
二、栽培技术
1.选地整地玉竹耐寒,耐阴湿,忌强光直射与多风。喜阴湿、凉爽气候,种植地宜选背风向阳、排水良好、土质肥沃疏松、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。忌在土质黏重、瘠薄、地势低洼、易积水的地段栽培。忌连作,以防止病虫害发生。前茬是豆科植物。选地后,先施入有机肥作基肥,每亩用量为2500千克--3000千克,均匀地撒在地面上,将土深翻30厘米,细耙做畦,畦宽1.0~1.30米,沟宽25~30厘米、深15厘米。除净杂草,让烈日曝晒。
2.种植方法玉竹用种子和根状茎繁殖,繁殖速度很快。用根状茎繁殖,因其遗传性较种子稳定,能确保丰产,且生长周期短,故目前生产上都采用此法。在收获时,从茎秆粗壮的植株中选取无虫害、无黑斑、无麻点、无损伤、颜色黄白、顶芽饱满、须根多、芽端整齐、略向内凹的肥大根状茎作种用。瘦弱细小和芽端尖锐向外突出的分枝及老的分枝不能发芽,不宜留种;否则营养不足,生活力不强,影响后代,品质差,产量低。也不宜用主茎留种;因主茎大而长,成本太高,同时去掉主茎就会严重影响质量,不易销售。要随挖、随选、随种。遇天气变化不能及时栽种时,必须将根芽摊放在室内背风、阴凉处。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种茎200~300千克。将选好的种茎浸入盛有50%多菌灵500倍液的桶中,药液应浸没种茎,浸泡30分钟后,捞出晾干备用。

【覆 盖】
玉竹种下后必须立即用稻草、玉米秆或茅草等覆盖,厚度为6—7厘米,并在该层草上覆盖薄土一层。
【施 肥】
肥水对玉竹的产量至关重要,越多越好,特别是钾肥,但氮肥过多会使其杆叶太嫩,易患病虫害。全生产期2年至少要施肥2次:一次是下种时,于种苗和覆盖的稻草层的中间层施人畜粪肥1500~2000公斤/每亩(肥料与种苗间隔薄土,以免灼烧种苗,必要时增施复合肥50~150公斤/亩)。另一次是次年8~9月于枯苗后,砍除枯苗,扯除杂草,再施以猪牛粪肥1000~1500公斤/亩,并加稻草和新草覆盖。有条件或土地太瘦时,可于每年清明节苗出5厘米后增施农家肥或复合肥。同时清沟沥水,防止沤根。
【除 草】
一年四季均可进行,要坚持“除早、除小、除了”的原则。可采用人工除草与施用玉竹除草剂相结合的办法除草,但人工除草切忌用锄头,应该用手拔除,以免伤苗死苗。同时要严防人畜入内,以免踩伤嫩苗。于每年清明节前新苗尚未出土前用除草剂对苗床、沟圹进行彻底除草,待苗长出后则只能用草甘磷或玉竹除草剂除草。

有条件或土地太瘦时,可于每年清明节苗出5厘米后增施农家肥或复合肥。同时清沟沥水,防止沤根。

玉竹种植病虫防治:
一、叶斑病:为害,主要为害叶片。多在夏秋开始发病,雨季发病较严重。
防治方法:
1、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卫生,将枯枝病残体集中进行烧毁,消灭田园内越冬病原;
②药剂防治在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:1:120波尔多液,或50%退菌特1000倍液,每10天喷1次,连续2-3次。
二、根腐病: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土壤中越冬,属土传根部病害。发生较多,低洼地较严重,是玉竹生产中的重要病害。
防治方法:
1、实行轮作,切忌重茬。
2、发病初期及时用药灌根。可选用50%多菌灵500倍液,或20%双效灵水剂200倍液,或50%退菌物800倍液。
3、及时挖除重病株根土,并彻底用药剂消毒。
三、灰斑病:危害叶片。多于6~7月份发病。
防治方法:发病初期可喷施百菌清500倍液,每5~7天喷1次,连续喷2~3次。
四、紫轮病:主要为害叶片。病原为半知菌亚门、大茎点霉属,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体上越冬,翌年温湿度条件适宜时,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而侵染。7~8月为发病盛期。
防治方法:
1、搞好田间卫生。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,集中烧毁或深埋。
2、药剂防治。苗出齐后用70%甲基托布津800~1000倍液,5每隔10天一次,连喷3次。
3、清理田园。植株枯萎后彻底清理田园,将病株残体集中烧毁并深埋。
http://www.fsstyc16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