灭绝式的采挖。 由于价格的,野生白芨采挖时,大小不留,价格越高,挖得越干净。因为白芨是以假鳞茎作为繁衍的,这种采挖方式是造成白芨野生种现一片挖一片,随之也就灭绝一片的重要原因。白芨本应在10-12月采收,这时其假鳞茎个大饱满,含胶量高,质量好,鲜货折干率高,可是,由于市价高悬,种质资源稀少,近年来总是提前到4月花期时采挖,结果不成熟的假鳞茎瘦瘪,鲜货折干极低,根本达不到药用的质量标准。这样年年因抢青的减产减收,也人为地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

白芨种子怎么育苗?苗盘培养土的准备:将培养土放置在盘子内轻轻压实后刮平,将装好营养土的盘子放在营养液浅池里使盘子的营养土浸湿透;
播种、喷水:在每年的3-4月份温度15度以上时将种子均匀播种在上述准备好的苗盘中,然后在播撒了种子的盘子上面用自制工具喷洒水雾慢慢将种子湿润,防止种子被风吹走;并使种子与营养土形成良好耦合。
在播种后采用潮汐式灌溉的方法进行灌溉,让底盘的下面浸水,每晚一次,每次一小时,保持棚内的温度在15-25°C,湿度在70-90%,一周后种子变绿,一个月后即可见芽;三个月后形成具有2至3片叶的小苗。

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白芨的干燥根茎。别名白根、地螺丝、白鸡娃、羊角七、连角芨草、紫兰等。具有补肺止血、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。主治肺结核咳血、咯血、、尿血、便血等,外用治外伤、烧、手足皲裂等症。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,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,代替血钳子,效果特好,具有快速作用,可多用于手术。主产于四川、云南、陕西、安徽、湖北。贵州也有栽培。

土壤要求 白芨种植地应选择土质疏松、肥力充足的、含有机质和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壤土,或者是粘性土壤。其次就是种植地的排水条件要好,是选在阴坡种植,其中土壤的酸碱度要适中,PH值是在在6.5到7.5之间。还有就是要注意轮作,不能重茬;同时还要注意重黏土和沙土都是不适合种植白芨的,因为土壤的通透性太差。
http://www.fsstyc16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