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殖方法
太子参繁殖方法分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。
(1)块根繁殖:于采收时边收边选种,以芽实完整、参体肥大、无伤及病虫害的根为好。栽种期间在霜降前后,过迟顶芽已膨大,须根长出,栽时易受损伤。在已整好的畦面上,沿畦纵向开沟,深12cm,将种参斜摆在沟的一侧边,芽头位置一致,距地表6cm,俗称“上齐下不齐”;按行距12-15cm再开新沟,将挖出的土覆在已摆好种根的沟内,新沟内再行摆种,依次栽种,后将畦面整成弓背形。每667㎡用种根80-100kg。此法称做斜栽或竖栽。也可将种根平放在沟内,使之头尾相连,行距同前,覆土6cm,称做平栽或睡栽。种根繁殖覆土厚度相当重要,过深参根大,数量少,产量低,过浅参根小,质量差,以5-6cm为宜,此法产量高,生产上多采用。
(2)扦插繁殖:于生长旺盛时,剪取地上枝条长5-6cm,每条具有2-3个节,将节间全部插入地里,顶端叶片露出地面;扦后7-10天生根。
(3)种子繁殖:蒴果易开裂,种子不易收集,因此往往利用自然散落的种子,原地育苗。在原栽培地收参后,用耙耧平,施上1次肥,种一茬萝卜、白菜,收获后再耧平,第2年春已落地的种子发芽出苗,长出3-4片叶子时即可移栽或到秋季作种根之用。种子繁殖,当年仅形成一个圆锥根。
(4)留种越夏:原地保种,选排水良好高产的地块作种子田。在立夏前后,套种春黄豆(早熟品种),株行距30-50cm,待太子参植株枯黄倒苗时,黄豆已逐渐长成,盛夏利用其茂盛枝叶,使参地荫蔽降温,保持土壤湿润,使种参安全越夏。或收获时,选个头均匀,健壮的参根,在院内背阴处(不要在屋檐下)或凉爽的空房子里,地上铺10-15cm厚的湿沙,上面摆一层参根,再盖10-12cm厚的湿沙,再放一层参根,依次放4-5层参根。天旱时每隔4-5天洒水1次,保持湿润。屋外储存需夏季防漏雨,并每隔15-20天翻动1次。临栽种时扒出,挑选健壮的作种根。

太子参的种子要怎样播种?
太子参的繁殖方法:在种苗缺乏的地区,太子参可用种子繁殖。种子繁殖时,年育苗,第二年收获,根繁殖晚一年收益,故生产上一般不用种子繁殖。种子不耐贮藏,采后即播,或用湿砂贮藏至当年秋播。
太子参种子具有胚后熟休眠习性,种子需经低温才能打破休眠而萌发,故春播不能出苗。生产上可利用种植太子参地自然散落地面的种子育苗繁殖,其方法是;太子参收挖后,随即施肥,整地作畦,畦上可种一茬萝卜、青菜等,次年早春散落在地里的太子参种子发芽出苗,做好间苗除草工作,5月上旬套种黄豆、为太子参遮荫护苗,秋季收挖作种参栽种。

整土要细:
一般有太子参种植经验的人都知道:种植太子参对整地要求挺高,整地的时候我们尽量把土整的细一点,因为这样通透性会更好,这样更适合太子参的种植。

锄草很关键:
一般来说,太子参会在种植的第二年三月份的时候长出地上部分,这个时候如果土地上有杂草的话,一定要拔除,见草就拔。
http://www.fsstyc168.com